说起龙的造型,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秦汉时代龙纹空心砖及青龙瓦当,明清时代的九龙壁与故宫的龙柱。可以说想起它又总使人们心灵的触角伸向亘古的根,但非常奇怪,龙既是我们民族母体文化中别具特色和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却又总是作为建筑、家具、杯盘器皿等物的装饰配角而存在,在雕塑中直接作为独立的主体时也不多。但在重庆市大足县南山玉皇观南禅寺却有宋代雕塑匠人雕刻的一条摩崖石龙,且艺术技巧了无痕迹地消融在形式之中,作为一个特殊的例子,确实值得研究。
玉皇观坐落在大足县城南郊外约1.5公里的南山之顶,山上建南禅寺,现在仍遗存道教造像400余躯。从造型风格看,它们是宋代儒、释、道三者既对立又融合的产物。作为独立而又自成一窟的龙洞(编号13号)里所刻的那条后爪撑地、前爪抓石、昂首欲飞的石龙据现场实测,其基本尺寸如下:头顶至爪底高1.79米、头长0.5米、从头至尾总长5.1米,洞窟外高2.7米、宽2.1米、深1.8米,显然洞前那部分规则的石头是后人砌的,它使洞的深度加长了几十公分,比砌前那种巧妙利用石头的自然形状而构成的边框显得单调,观赏时略感别扭,但对保护石刻还是很起作用的。在构图上,这条龙为适应长方形的洞窟,龙身平行四次弯曲,盘据在整个洞窟内,**转折从右到左,第二个转折从左到右,其夸张程度颇似汉砖里奔马的胸部造型;胸至腹部急转直下为第三个转折;尾部与后腿连接,内收形成了一个小转折,它使龙的下面部分整体充满力度。同时还起到了保护石雕的作用,这样处理是相当成功与巧妙的。头部仅长o.5米,粗看总觉得比例上显得小了点,但整体观察,感到惟其如此,才显得整体雄壮硕大,两只前爪一上一下,既加强了变化,又使构图显得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