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摩崖石龙的造型艺术(三)

2023-03-17 16:52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龙的造型,就会发现在中国传统美术的浩瀚大海中,出现过许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形象,但鲜有与龙相匹比的,它**作为先民“图腾”崇拜的对象,是借助想像与幻想创造出来的理想动物,但又与具体动物从一开始就有了不解之缘,这里我们且看宋代画龙的基本样式,据《宣和画谱》记载画龙商手董羽所撰写的《画龙辑议》中谈龙的九似:“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风、是名为九似也”作为又实又虚的龙的造型,就其每个局部而言又有具体动物为参照,往往使人容易误入逼真模仿的误区,不同的人雕出的形象往往大同小异,却又大相径庭,因袭守旧之人处处精雕细刻,甚至以口中所刻的宝珠,都以有多少层来评判作品高下,这往往使造型弱化,单纯炫耀技术技巧结果是远离艺术,但可悲的是这种在雕塑中的非雕塑现象今天仍有一定市场,正因为如此,研究南山的龙,在雕塑造型与雕塑语言运用方面,可说仍有很多可供借鉴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中国美术从原始艺术开始就以浪漫的手法传达内心的感受与观念,外在的形主要作为传达内心情感的载体,南山之龙在塑造时着眼点放在“因心再造”上,因此也就自然地在造型中反映了根深蒂固的民族艺术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意象”造型的过程中对已是意象的龙进行新的意象再创造,其精神是我们研究它的启示之所在。


1804_big.jpg